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樵夫) 2014-05-27
北京時間5月27日上午消息,Willy Report網站通過對交易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比特幣去年的價格暴漲和Mt.Gox的交易量大增,或許源於虛假交易,甚至有可能涉及Mt.Gox的內部人士。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比特幣2013年11月的暴漲和Mt.Gox的交易量大增,一定程度上源自一場詐騙活動。具體而言,一個被稱為“Willy”的機器人每5到10分鐘就會買入5至10個比特幣,這種行為持續了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Mt.Gox的比特幣價格從去年11月初的200美元左右,一路飆升到去年12月4日1,236美元的歷史新高,在令早期參與者興奮不已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分析師開始探究背后的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在他們的免費交易所中投機炒作?還是因為“絲路事件”發生后,比特幣對政府沒收行為的抵抗導致這種虛擬貨幣大量外流?
用WordPress搭建的Willy Report是一家僅有一篇文章的網站,上面詳細闡述了2013年9月至11月期間,種種可疑的機器人交易活動。
神秘交易者
該博客的作者是一名交易員,他對上述時間的公開交易日誌進行了分析后發現,交易機器人在整個系統中泛濫成災,並且採用了多不同的用戶ID。其中一個名為Willy的機器人就通過反復發出買入訂單,操縱價格上漲。另外一個名為Markus的機器人似乎始終在以隨機價格買賣,但卻不支付任何交易費。Willy和Markus在2013年之前和期間最為活躍,而彼時的比特幣價格剛好處在暴漲區間。
這些分析的依據是今年3月9日公開曝光的數據,其中包含了Mt.Gox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期間的所有交易細節。之后的數據目前還無法獲得,但12月之后的一些關於交易行為的報導仍然與Willy和Markus的模式相符。
到去年11月,這兩個機器人共計買入57萬枚比特幣,足以影響這種虛擬貨幣的交易價格。那麼,比特幣在2013年末的內在價值,是否真的低於很多反對這種貨幣的分析師所認為的價值呢?
它們是誰?
現在的問題變成了,這些活動是否如Mt.Gox CEO馬克·卡佩爾斯(Mark Karpeles)所,是因為外部黑客入侵了系統所致?還是少數幾個有權進入該交易所資料庫的人採取的牟利行為?這兩個機器人位列Mt.Gox 500個交易量最大的用戶,Willy位列第281位,Markus位列第15位。無論交易量有多大,Markus經常花費同等數額的小額資金(15美元),表明這一區間的數據存在誤導,或根本就不存在。
古怪記錄
這兩個ID不僅交易行為可疑,其用戶信息同樣非常怪異。Willy的國家代碼顯示的是“??”,而其他所有賬號的國家代碼都是可以識別的。Markus的位置顯示為“日本”,但這兩個用戶的ID號碼都遠高於其他用戶。
另外,Willy的交易並未受到Mt.Gox暫停服務的影響,即使是在該交易所停止對普通用戶服務后,該ID仍然可以每隔5至10分鐘買入10至20枚比特幣,因此Willy Report的作者認為:“它有可能是一個運行在Mt.Gox本地伺服器上的機器人。也有可能是黑客在Mt.Gox的伺服器上安裝了木馬,但后者的可能性極低。”
Willy Report的匿名作者不太相信外部黑客的理論。在Mt.Gox今年2月倒閉時泄露的賬戶余額匯總中並不包括Willy的賬戶,Markus也僅剩20枚比特幣。但目前似乎也沒有任何一筆提現交易可以與這兩個賬戶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另外一份始自2013年4月的匿名版Mt.Gox交易數據中,Markus的活動細節得到了糾正。但這兩份記錄在其他方面則高度吻合。另外,Markus在這個數據版本中的ID號碼為634,與卡佩爾斯存在關聯。
Mt.Gox上的各種可以交易活動一直都是嚴肅交易者討論的話題,這甚至可以追溯到2013年。而在這些交易數據披露后,相關問題便立刻得到證實。Willy Report的作者還表示,這些可疑活動的跡象可以追溯回比特幣首次引發主流群體關注之際,也就是2013年4月。
信任問題
另外,陰雲仍未散去,並非圍繞比特幣網絡本身,而源於這套網絡與傳統金融系統之間的差異。比特幣企業基本都是依靠用戶的信任在運營,相當於沒有保險的非官方銀行。這類企業的開發者和高管普遍來自科技行業,而非金融領域,因此往往存在各種問題,甚至最後以破而收場——其創始人也一道消失。
不可靠的加密支付系統仍然高度依賴信任支持。然而,這些信任支持也都是未經監管的,因而經常吸引不擇手段的交易員和投機炒作分子。這種缺乏監管的狀態是比特幣與生俱來的最大問題,但在比特幣社區內,監管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究竟能否達成一致依然難以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