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秘密APP可随意发布他人信息? 律师:需负法律责任

来源: 中国台州网    作者: 包斌斌 洪媚    编辑: 朱巧玲   2014年05月09日

 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太多的情绪和秘密想一吐为快。传统的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渠道中熟人太多了,说出真情实感指不定会影响现实中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北京一位白领就因为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而失去了工作。


有鉴于此,近日,一款名“秘密”的匿名社交软件迅速在网友间走红。从4月初上线至今,“秘密”已跃居苹果App Store社交类免费下载排行榜首位。通过“秘密”APP,用户既可以看到来自本人手机通讯录内联系人发布的各类匿名信息,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热门帖子,还可以以完全匿名的形式发布任何自己想说的秘密。
  
据《北京青年报》报導,4月29日,在北京一家美容公司工作的李女士因家庭琐事困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表达当时心情不佳的文字。文字发出后,被老板看了,评论说“如果一份工作让人如此悲伤,不做也罢”。两天后,李女士离职。随後,李女士提出仲裁申请,声称遭到公司辞退。仲裁委裁决公司向李女士支付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美容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将李女士告上了法庭。公司代理人称微信是公众社交平台,具有开放性,老板的评论只是个人警示性评论,并没表示要辞退李女士。李女士是自动辞职。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网友“贫尼吃荤”认为老板的做法不妥:奇怪,朋友圈明明是私人平台,老板闯进了人家私人平台还埋怨人家不该乱说心里话?本来就是说心里话的地方啊。网友“浴火重生之心”提示:微信圈有分组功能啊,同事和朋友应该分开处理,公私分明嘛。网友“大地无影”:哈哈,吐槽什么的还是在“秘密”里比较安全啊。

无独有偶,美国PayPal上周六宣布,约2个月前加入PayPal的高管Rakesh Agrawal已被解职。因为他近期发布了多条辱骂一位PayPayl全球通信副总裁的消息。

昨天,记者用手机下载“秘密”体验了一下这款软件。黑色的软件界面显得有几分神秘,登录需输入手机号和自定义的密码。点击进入后,页面上会列出一条条来自全国各地的热门帖子,左下角会标注省份,看不到发帖人的信息。内容则五花八门,有吐槽单位领导的,有爆料他人隐私的,有表达迷茫心情的。

除了陌生人,用户还可以看到来自朋友圈和朋友的朋友发的帖子。但为保护隐私,软件提醒需要有3个以上朋友在使用“秘密”时,才能解锁查看朋友的秘密,以确保你猜不出是谁发出的信息。当记者邀请了三位好友加入后,立即看到了几条来自朋友圈的消息。记者试着发布了几条消息,发现帖子只直接标注来自朋友圈,但没有标注发布者。同时,软件也会提醒发布者朋友会看到这个匿名秘密,如果这个秘密被赞或分享了,将有更多人看到这个匿名秘密。
 
“老婆给女儿取的小名,跟前女友一样,她根本不知道,我该怎么办?”“工作不顺利,项目不靠谱,欠债30万,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想着还钱的事,不想家里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从来报喜不报忧,妈妈,我真的好累!”.....记者浏览发现,“秘密”里主要包括情绪宣泄、真情告白、匿名爆料等内容,有些秘密很刺激,非常劲爆,大多是吐槽和小小的情绪宣泄。

大鸣是一家网络公司的程序员,他告诉记者,自己微信朋友圈都快成了“秀场”和“卖场”,大家很少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看着很没劲。“‘秘密’里有表白的,还有人说些单位里面的八卦,如果是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我就会去猜测是谁,比单纯看微信朋友圈好玩多了。”网友“锦衣夜行”认为“秘密”被追捧原来是因为其能洞察人性,因为匿名性而成为治疗抑郁症的良药。

但也有一些市民不看好“秘密”。市民陈先生认为,经常在“秘密”中吐槽,时间长了或许会降低朋友间的信任感。“如果随便发布他人秘密,说不定还会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陈先生说。网友“林荣冰同学”认为,“秘密”定位为倾述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就甚好,若沦落为爆料负面消息、吐槽等工具就太可惜了。“威尔斯罗德”则认为,“秘密”感觉就是个陌生人社交工具,是熟人社交的补充而已,无法商业化,无法监管,注定会是个小配角,成不了大角色。

“秘密”上匿名发布的信息会不会侵权呢?浙江明权律师事务所的林宇峰律师告诉记者,即使是匿名发布的信息,如果还是能找到所指的人、地方或者事情的话,就算泄露了他人的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同时,林宇峰认为,“秘密”所发布的不良信息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风气,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看,可以去批判,去否定,但是从法律的角度看,关于互联网的法律并不完善,对于“秘密”造成的问题,也没有明文规定,暂时无法从法律的角度去解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