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央行揮三刀 斬殺比特幣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2013年12月31日 04:09

中央銀行、金管會聯手圍堵比特幣,昨日除再度呼籲「比特幣非貨幣」,民眾要注意持有風險外,也明示金融機構不宜辦理比特幣相關業務,未來還將在第三方支付領域攔路,三管齊下,要斬斷比特幣在台生路。



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中國大陸是比特幣最大交易市場,占32%,其次是日本26%。台灣已有網路業者華義宣布,旗下電子商城 Wmall 若用比特幣結帳,可享15%購物金回饋。

就怕比特幣冒出頭,可能衝擊金融與支付系統的穩定,央行副總裁楊金龍昨日重申「比特幣不是貨幣」的一貫立場,強調比特幣不是任何國家貨幣當局發行,沒有法償效力,有無法兌償或流通的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已禁止中國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辦理比特幣支付結算、與人民幣及外幣兌換、衍生性金融產品、信託、基金等相關業務,並強化對比特幣網站管理,但未禁止民眾在風險自負下持有比特幣。

央行法務室主任吳坤山說,現階段未像對岸採明文規範,是因比特幣在台交易仍少,符合比例原則,「殺雞沒有必要用牛刀」,而央行已表達金融機構不宜辦理比特幣業務,等於限縮比特幣在台用途。

除此之外,因為比特幣不是支付工具,楊金龍表示,不得在第三方支付中使用,若經濟部將第三方支付專法行文給央行,央行將表達反對立場,意即比特幣除進不了銀行外,也不用想進去第三方支付系統。

對華義刊登「歡迎以比特幣交易」廣告,央行將其定義為「以物易物」,暫不會有任何行動,但希望民眾能認知比特幣的持有風險,並會觀察是否引發跟風。

吳坤山直言,如果比特幣不取名「幣」,或許就不會造成誤解,況且這屬於民間議定的交易行為,也無法可管,央行更不可能去罰廠商或民眾,但若民眾瞭解比特幣特性,就能判斷要不要用比特幣交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