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2日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根據碁石智庫於6月份出版的2013年台灣投信產業經營及獲利分析報告指出,境內基金申購來源來看,來自個人投資人申購者佔整體存量30.6%,已超過了銀行通路,居各銷售管道之冠。因此,已有投信業者看到此一趨勢,強化直銷團隊,並展開大規模的挖角。
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止,投信共雇用4,328個員工,較2012年的4,260人數增加68人,不過,投信雇用人數增加,絕大多數是因安泰投信及摩根投信因合併旗下投顧,兩家投信分別增加39人及26人,整體投信真正新增聘的人員只多了「3人」!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在各投信中,去年雇用人數增加最多的是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共增加57人,絕大部份是直銷人員。
就過去的刻板印象來說,銀行是基金最主要銷售通路,投信、境外基金業者只要好好將各銀行通路的經理、理專「伺候」好,就可以讓基金銷售一路長紅,然而這種說法並不全然適用在國內投信基金的銷售。
從上述統計資料顯示,境外基金銷售和國內基金銷售對銀行通路依賴程度有些差異。境外基金的銷售依然以銀行通路為主,從銀行通路銷售的境外基金佔有6成比重,但在境內基金比重僅佔3成左右,投資人自己向各投信申購者甚至略高於銀行通路銷售額度。
根據一位習慣向投信購買共同基金的投資人即表示,因為他已成為投信VIP戶,常受邀參加投信辦的講座、藝文活動,甚至有機會到國外參加該投信舉辦的說明會,另外,投信業者也會安排專屬的服務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提供各種財經資訊並給予建議,最重要的是投信給予相當大的手續費率折扣,甚至零手續費率,當然會從投信直接下單,不用被銀行再賺一手。
正因投信可以直接回饋給客戶,因此,愈來愈多的投資人喜歡跟國內投信機構直接買基金,另外,民營企業購買國內投信基金近15%,壽險自有資金約有11%及壽險投資型保單近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