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搭車沒發票,Uber 中國涉嫌逃稅

2015 年 09 月 01 日

日前 Uber 宣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隨之而言的是問題也是一個接一個,Uber 中國募資狀況飽受質疑,營運資質問題也是懸而未決,近日 Uber 中國涉嫌逃稅的消息再度引發關注,消費者使用 Uber 租車服務後,索取發票被拒,Uber 公司表示 Uber 租車的部分服務是不盈利的,無法開發票。據中國相關稅費法規,從事商業營運服務,無論是否盈利,都應該依法開發票,上繳相關稅費。Uber 的競爭對手滴滴快的、神州租車、易到用車均可開發票。


目前 Uber 中國營運了多個不同價格檔次的租車服務,根據車輛的不同,價格各異,其中人民優步價格最大,相當於美國市場的 Uber X。近日有消費者反映,使用 Uber 租車服務,向司機和 Uber 公司索取車費發票被拒。另外其他價格較高的 Uber 租車服務,號稱可以開發票,但需要消費者提交詳細的個人資料,需要等待數月才有可能拿到發票。

Uber 公司對於無法開發票的問題回應稱,由於人民優步是不盈利的,所以無法開發票。事實上根據中國的相關稅收法規,發票金額是核定商業營運收入的重要依據,從事商業營運的機構和業務都必須交稅,適用於營業稅、增值稅等不同稅種,盈利與否不是徵稅的依據。Uber 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滴滴快的、神州租車、易到用車等租車服務都可開發票,用戶只需在 App 上提交發票資訊,就可以在幾個工作日內收到發票。另外 Uber 中國涉嫌逃稅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無法取得營運資格,租車服務屬於非法營運,少繳稅可降低公司的營運成本,但增加了營運風險,一旦被查有可能面臨巨額的罰單。

電腦出包 基金淨值算不出來

2015-08-28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

近期全球股災,基金業最大託管銀行之一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驚傳週一(24日)出現電腦系統故障,由於委外供應商 SunGard 的軟體升級失敗,迄週三尚未恢復全部運作,導致數十億美元的共同基金和 ETF 指數型基金的資產淨值計算遭到延誤。


紐約梅隆銀行電腦系統被許多共同基金公司用來計算「基金淨值」或淨資產價值(NAV),該行因此致函客戶表達歉意。紐約梅隆銀行表示,系統在週二晚間部分恢復正常,目前正與委外金融軟體供應商 SunGard 致力修復,盼盡快恢復正常運作。

受影響的公司表示,此技術問題導致的混亂情形,可能要好幾天才能解決;過去幾天出現龐大交易量期間,投資人是否因為錯誤報價,才決定買進或賣出,目前仍不清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該電腦故障和週一稍早市場巨幅震盪無關,從問題發生後,美國證交會就和紐約梅隆銀行、相關基金公司一起尋求改善。

景順集團旗下 ETF 基金服務商 Invesco PowerShares 週三警告,由於紐約梅隆銀行發生的問題,景順旗下11檔 ETF 基金恐無法傳達正確的價格資訊;目前交易是基於前一天的基金淨值。

其他受影響的還包括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聯合投資公司(Federated Investors)、Guggenheim Partners,第一信託顧問(First Trust Advisors)也表示公布了旗下ETF基金錯誤的淨值數據,現在發現必須調降逾1%。

沒有受到拖累的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包括:自己計算淨值的富達(Fidelity),以及使用道富銀行系統服務的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Jump Trading —— 全球最神秘的高頻交易巨頭

May 29 Fri 2015 20:05

據彭博新聞社報導,在離華爾街很遠的芝加哥一個曾經沒落的地區,兩名期貨業界老手靠著低調和速度創造財富。 他們的公司是 Jump Trading LLC,原本不為人知,直到今年4月紐約州檢察長發傳票給六家公司,Jump 名列其中,外界才注意到這家公司。


過去15年來,Jump Trading LLC 已經晉身為高頻交易公司,成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一數二的會員。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去年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成交金額達到925萬億美元, Jump 公司的營收超過5億美元。

這家公司是由交易員 Bill DiSomma 和 Paul Gurinas 所創辦。 他們倆人頭腦冷靜,在人聲鼎沸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廳顯得非常突出。 如今,這兩位高手分配資金供大約20個小組操盤,各小組獨立運作,使用別組不知情的電腦模型,利用接近光速的策略來交易股票、債券、大宗商品。

PraxisTrading 的負責人 Yra Harris 說道:“Bill 在交易大廳是少見的為人正直、不耍手段的人物,他人非常好,當時在交易大廳什麼把戲都有,可是他從不亂來。”Harris 1990年代曾經與DiSomma 在交易大廳共事過,兩人因而結識。維持一貫低調的作風,Jump 公司或負責人都不願對彭博報導置評。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連離職的員工也被告知,不可接受彭博訪問。

目前紐約州總檢察長 Eric Schneiderman 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正在檢視金融交易所和高頻交易公司之間的協議。 迄今還沒有一家政府調查機構公開指控 Jump 有任何不法行為。

定量交易公司 Headlands Technologies LLC 共同創辦人的 William Sterling 說道:“儘管 Jump 在業界非常有名,備受推崇,但是除了電子交易的範疇以外,他們向來保持低調。”Sterling 曾擔任瑞銀(UBS)全球股票電子交易業務的主管。

Jump 總部位於芝加哥金融區的北部。 Jump 公司的辦公室以前是 Montgomery Ward 的倉庫,這是芝加哥昔日作為美國郵購中心時期的縮影。據今年早些時候被刪除的某個版本的 Jump 網站,該公司大約有350名員工,在紐約、倫敦和新加坡也有辦公室。

有限的線索

這家公司用自有資金交易,公司的財務狀況鮮少揭露,不過還是找得到些許線索。據少有的財務資料顯示,該公司向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申報的文件指出,2010年,Jump 稱淨利為2.68億美元,營業收入5.12億美元。 根據另外一份申報資料,2008年,Jump 淨利為3.16億美元。 據彭博彙整SEC的資料,2014年3月底,該公司持有價值2.39億美元的美國股票。

根據SEC另外一份沒有指名是Jump的資料,去年 Jump 付給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交易費用8,300萬美元,另一方面通過造市活動獲得約1,700萬美元收入。今年4月,Jump 想要逼迫 Twitter Inc. 透露誰在 Twitter 上假裝該公司員工發帖。 彭博4月報導稱,Schneiderman 發傳票給 Jump 之後,該公司就將網站上大部分內容刪除掉。

芝加哥 Typhon Capital Management LLC 首席執行官 James Koutoulas表示:“就我所知,他們獲利幾十億美元。”他說他有朋友與 Jump 公司有交情。Koutoulas 聲稱,金融作家 Michael Lewis 寫了一本新書《Flash Boys》,書中披露美國股市被操控;之後那些高頻交易傢伙就紛紛避免公開露面。Paul Gurinas 的母親 Nola Gurinas 說,她的兒子生性謙虛。 她表示:“我兒子這個人不喜歡媒體報導他的事,也不希望朋友談論關於他的事。”

自立門戶

儘管說有些高頻交易公司的創辦人是電腦程式人員,但 DiSomma和Gurinas 可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道道地地的交易員出身——就是那些在交易大廳為了獲得最好的價格,大聲喊叫、揮舞著手臂的交易員。他們倆人1992年相識。 隨著金融市場開始朝電子交易發展,那時他們已經洞察先機,發現通過電腦可以善用不同市場的價差進行套利交易。1999年,DiSomma 和Gurinas 離開公司,自立門戶,與 John Harada 合夥成立 Akamai Trading LLC。

據 Jump 前員工表示,1997年以來一直擔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董事的 William Shepard 當時也買進股份,但是事先言明不介入公司管理。 後來 Harada 離開,與人共同創辦 Allston TradingLLC;DiSomma 和 Gurinas 在2001年把 Akamai Trading 改名為現在的 Jump 公司。

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網站上列出的董事名單上,只有 Shepard 沒有在簡歷旁附上照片。 由於他與 Jump 的關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必須公佈這兩家公司之間的金融關係,畢竟他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董事。 該集團今年稍早的申報文件揭露 Jump 和交易所之間的資金往來,但是沒有指出 Shepard 服務的公司名稱。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發言人 Anita Liskey 說,基於利益衝突原則,在涉及利益時,該交易所嚴禁董事參與投票。 她拒絕評論 Shepard 或 Jump。Jump 聘請科學家、數學家、電腦程式人員,來建構複雜的電腦演算法;如此一來,可以用毫秒的速度交易歐美股票、期貨、外匯、債券。 不像其他公司租用微波塔,Jump 通過子公司直接買下微波塔,包括一座位於比利時、曾被北約組織用過的微波塔,以節省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傳送交易指令的毫秒時間。

據 Jump 網站刪除前的內容:“我們已經成為業界的領導者,默默奠定複雜交易策略的標準。”
據前員工指出,DiSomma 和 Gurinas 在芝加哥地區長大,畢業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兩人個性迥異。 認識他們倆人的人士稱,DiSomma 性格很外向,喜歡開玩笑;而 Gurinas 則比較內斂,喜歡平靜的生活。Scott Davis 1990年代末期曾經與 Gurinas 在標普500指數期貨的交易大廳一起工作過。 “Davis 稱,Gurinas 不是那種在交易大廳中大聲嚷嚷的傢伙,他總是靜靜的,做自己的事。

以華爾街的標準來看,DiSomma 生活樸實。 有時他會開著皮卡去上班;他住的房子在芝加哥橡樹園區。 根據當地紀錄,DiSomma 1999年以645,000美元買下該房屋。 相比之下,另一家高頻交易公司 Virtu Financial Inc. 的創辦人 Vincent Viola 在曼哈頓一棟19間房的房屋則是開價1.14億美元要賣出。

Uber 挨罰近1年 國庫多進帳3,700萬

2015年08月13日

新興叫車業 Uber 自 2009 年成立至今在全球爭議不斷,而 Uber 進軍台灣也已1年多,但卻因違法以私人小汽車營業,遭公路總局開罰近1年,至今罰款已高達新台幣 3,700 多萬元。Uber對此多次向交通部提出行政訴願遭駁回,如今轉向行政法院提訴訟,仍在審理中。


Uber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以手機 app 連結乘客與司機,提供叫車服務。業者自認為是資訊服務業,但實際卻是從事汽車租賃及計程車業,未依規定申請登記;此外,Uber 還招攬無營業執照者,以私人小汽車非法兼差方式賺外快,間接阻礙計程車業的生存,在許多國家引發爭議,且被認定為違法。

在台灣,交通部公路總局自去年9月起對 Uber 開罰。根據公路總局統計,至本月12日為止,已對 Uber 公司已開出243張罰單,罰金達 3,275 萬元,而業者已繳納218張、計 2,900 萬元之罰金。而針對違法的 Uber 車輛已開出 251 張罰單、1,087萬元,而 Uber 公司替車輛繳納罰單共200張、859萬元。

據統計,Uber 至今因違法繳給國庫的罰款已高達 3,700 多萬元,目前 Uber 公司因對交通部提出行政訴願遭駁回,轉向行政法院提出訴訟,法院審理中。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意外!人行貶值救出口 人民幣匯率創三年來新低

2015-08-11 經濟日報 記者陳雲上╱報導

中國人行今天上午9時30分宣布,將擴大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幅度,加上人行宣稱,人民幣的強勢重創中國大陸的出口,今日人行閃電出手,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匯率一口氣急拉重貶1.857%,使得人民幣中間匯率一舉由昨日的6.1162,一口氣重殺貶至6.2298元,創下2013年4月近二年半以來的新低價位,更是近年來人行罕見地「以貶值來救出口」。


不過,由於人民幣中間匯率的重貶速度來得太意外、太突然,人民幣即期匯率早盤也快速跟貶,市場相當混亂,境外盤中最高重貶至6.33%,創下2012年9月新低,整個市場哀鴻遍野,境內盤中貶至6.3296以上,均是近三年來的新低價位 。

倒是今早國內市場尚未反映,但預料其後勢反應,恐將再次引爆亞幣的新一波競貶風。

國內多家銀行和企業大戶今早也對人民幣中間匯率的突然重貶,感到相當震驚。由於先前各方預期中國為了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貨幣提款權(SDR),預期人民幣在明年以前都會很平穩,不少企業進行人民幣貨幣的衍生性貨幣交易,一旦人民幣貶值擴大,恐將重創許多投資人的人民幣衍生性交易,預料中國人行今早的「貶值救出口 」,除將連動到亞洲主要貨幣外,恐將衝擊到國內企業、人民幣投資大戶。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東芝虛報獲利12億美元 成日本4年來金額最高的假帳醜聞

日本老牌電機大廠「東芝公司」(Toshiba),21日驚傳會計醜聞。由第三方委員會組織的調查報告指出,東芝在過去6年來虛報獲利高達12億美元(約381億元台幣),以應付金融海嘯以來不堪的財報。


同日傍晚,涉嫌下令做假帳的3位歷任社長與9名公司高層,召開記者會宣佈下台負責。這是繼2011年日本相機大廠 OLYMPUS 的17億美金假賬事件以來,涉及金額最高的會計醜聞。

《彭博社》報導,東芝社長田中久雄率公司高層在記者會中鞠躬半分鐘,向股東表示歉意,並坦承公司正面臨成立140年以來最大的品牌危機。調查報告中詳載了該集團長期系統化地假造財報,起因於領導階層所制定不切實際的盈利目標。

儘管田中久雄否認授意下屬作假帳,但調查委員會指出,該風氣可追朔到前前社長、現任社務顧問的西田厚聰,且三任社長早已清楚利潤被誇大,卻沒有任何實際作為。

東芝自1875年創立以來,業務內容從消費性電子產品涵括到高科技航太產業,可說是相當全方位,其中筆電出貨率更曾一度站進全球前五名。然而近年來不敵中國品牌聯想強攻北美與中國市場,就連歐洲與新興市場也因台廠低價策略逐漸敗陣,讓研發出第一台筆電的東芝集團承受極大壓力。

《路透社》報導,2008年金融海嘯時東芝遭受巨大衝擊,甚至出現公司有史一來虧損最嚴重的一年;2009年時任社長佐佐木則夫,便決定將公司重點放在半導體以及核能業務。

無奈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讓全球反核聲浪大漲,原定核電部門營收要達到1兆日元的東芝,不得不下調財務目標,並將其他新興事業部門盈利預期擴大,像是智慧電表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當挑戰越來越不切實際,產線經理與員工們自然開始虛報帳面數字,或是延後認列費用以符合公司要求;東芝企業文化是管理階層的決策不容挑戰。」知情人士透露。

《金融時報》報導,調查報告中引述一名東芝員工真實案例:2008年12月,東芝第3季預測公司營業利潤為虧損184億日元,對此西田厚聰在會議上表示,由於數字太過難堪,無法於隔年1月發表,下令公司將財測改為獲利5億。而日本近年來公司財務造假頻傳,當局才在2個月以前通過企業治理法,以提高公司透明度,沒想到隨即爆發東芝醜聞。

《彭博社》整理了日本企業前7大會計醜聞如下:

1.為了避免市場恐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低報了高達40億美元的呆帳,三位集團高層因此被以詐欺罪定罪,長銀也在同年宣告破產,最後被美國橡樹投資基金收購,並於2000年更名為「新生銀行」。但日本最高法院在2008年認定3名主管使用的是舊會計法規,推翻了原判決。

2.1997年,時年日本四大證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證券」,傳出隱瞞了25億美元赤字,並將客戶虧損轉至紙上公司,前總經理與前會長因此被判刑兩年半。


3.2011年,「奧林巴斯」隱匿17億美元的投資虧損長達13年,並已做假帳的方式維持股價,遭到首位外籍社長揭發。奧林巴斯因此被罰款560萬美元,前董事長菊川剛以及兩位前任執行長也在 2012 年9月因隱瞞損失而被判有罪。

4.2005年,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Kanebo)坦承在5年內虛報2100億日圓的獲利,前社長帆足隆與副社長均遭到判刑。

5.2006年,日本第三大證券經紀公司「日興證券」,其高層透過私人子公司發行轉換債券來填充利潤高達137億美元,公司已於2007年賣給花旗集團。

6.2007年,日本第三大重型機械製造商 「IHI」,因涉嫌將前年財報虧損46億日元,改為獲利158億日圓,董事長因此下台負責,公司則被判罰16億日圓。

7.2006年,日本新興網路業者「Livedoor」利用股票分割、交換和買進股票等方式哄抬股價,創辦人遭定罪並入獄服刑2年半。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商品對沖基金 驚爆倒閉潮

2015年08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記者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7月商品行情又栽跟頭,其中又以黃金與原油跌勢尤重,而在績效差而投資人又不愛下,商品對沖基金出現一波倒閉潮。


報導指出,美商農產品交易集團嘉吉(Cargill)旗下黑河(Black River)資產管理公司宣布關閉其商品基金,倫敦 Armajaro 資產管理公司也表示,將收掉其總規模4.5億美元的商品對沖基金,該檔基金今年上半年操作虧損幅度達11%。此外,凱雷集團(Carlyle)也因基金投資資產大縮水,宣布與集團創辦人的 Vermillion 商品基金分道揚鑣。

商品對沖基金之所以績效低迷,最大原因在於全球最大商品需求國中國的經濟明顯降溫。在金屬與農產品市場部份,在由新興市場需求強勁造成市場連年供不應求後,如今已翻轉為超供。

與此同時,原油市場因美國頁岩油革命而出現結構性改變,造成油價崩跌。

商品市場自2011年以來就陷入空頭市場,基金投資績效連年低迷,投資人認賠殺出的不在少數,寧願轉往其他收益較佳的資產。根據專門追蹤對沖基金市場的研究機構 HFR 指出,2014年商品對沖基金總共遭投資人淨贖回34億美元。

管理2.4億美元 Merchant 商品基金的 RCMA 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董事經理柯曼(Michael Coleman)指出:「根本的問題出在投資人太少,都怪這幾年商品市場行情不佳,有投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賠錢的經驗。」

不過,對沖基金之前也曾從商品市場嚐過甜頭,如今,彭博商品指數已觸及6年新低,慘不忍睹的投報率更難以說服投資人將商品列為合適的投資標的。

中國調查高頻交易 擋不住交易商進軍大宗商品

(彭博訊)中國對股市的程序化交易展開調查,並不能阻擋高頻交易員進一步涉足中國迅速成長的大宗商品交易所。


全球最大高頻交易機構之一的 Virtu Financial Inc. 周三表示,開始買進和賣出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大宗商品。已在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活躍了約兩年的 Optiver 周二稱其正在拓展大中華業務。KCG Holdings Inc. 6月份說在這個地區發現投資機會。

這些機構的業務擴張計劃表明,借助計算機技術進行高頻交易的交易員在中國政府采取空前救市措施、包括凍結30多個涉嫌動用自動交易策略造成股價震盪賬戶的時候,繼續他們決定從事的業務。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正尋求通過向更多投資者開放國內市場,來擴大對原物料價格的影響力。

「這件事會得到解決,一切將回歸正常,」capital markets advisory GreySpark Partners 駐香港的理財顧問 Benedict Cheng 說。「你必須投資中國。」

中國證監會上周表示,國家穩定市場的一些措施具有短期性質。中國監管機構正對程序化交易是否擾亂股市展開調查,截至3日,證券市場有38個賬戶因存在嚴重異常交易行為受到交易限制,其中一個屬於 Ken Griffin 創建的交易公司 Citadel Securities。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Uber 財務文件曝光:2014 年上半虧損超過 1.6 億美元

數位時代  發布日期 2015 年 08 月 07 日

Uber 虧損並非新消息,但是金額到底多龐大?美國八卦網站 Gawker 自稱取得 Uber 內部財務文件截圖,根據截圖,Uber 光是 2014 年上半年的虧損金額就超過 1.6 億美元,虧損狀況嚴重。


虧得多也賺得多

Uber 目前估值 500 億美元,高居全球私有公司之冠,也是共享經濟中鋒頭最健的公司,估值整整是同類型 Airbnb 的一倍。雖然 Uber 是投資者搶著追捧的對象,但是外界卻總是質疑它的營運狀況。除了在全球各國惹上法律糾紛,大家也很好奇:Uber 到底有沒有賺錢?


今年 6 月,Bloomberg Business 報導了 Uber 虧損的消息。根據一份 Uber 提供給潛在投資者的文件,Uber 在某段時間內的營收曾經達 4.15 億美元,虧損達 4.7 億美元。不過,Uber 發言人當時表示,這份文件中的數據年代久遠,無法反映現狀。據報導,Uber 的虧損狀態持續擴大,特別是 Uber 在 2013 年進入中國市場後。

而以爆料名人、媒體產業內幕聞名的美國八卦網站 Gawker 日前取得多張 Uber 財務文件截圖,截圖中顯示,Uber 從 2012 年來就開始嚴重虧損。2013 年的虧損金額超過 5,653 萬美元,2014 年第一季虧損金額達 5,228 萬美元,到了第二季,虧損更高達 1.08 億美元。也就是說,光是去年上半年,Uber 就虧損超過 1.6 億美元。

雖然虧損嚴重,但是 Uber 從 2012 年到 2014 年之間的成長速度更不容小覷。2014 年第二季,Uber 淨營收達 5,700 萬美元,幾乎是 2013 年同季的 3 倍。

外媒持正面態度

對於 Uber 的虧損,部分外媒持正面態度。例如 Re/code 就指出,Uber 為了建立起叫車模式,花了不少經費補貼乘客和司機。此外,Re/code 還引述 RBC Captial Market 分析師 Mark Mahaney 的說法,表示 Uber 因為積極投資中國和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Albuquerque)等新市場,花費許多費用。但是真正重要的是,「Uber 在那些最早開發的市場中的獲利狀況如何?」畢竟這份文件中看不到這些數據,因此無從得知 Uber 在成熟市場如舊金山的獲利狀況。

The Next Web 則拿亞馬遜和 Uber 相比,表示 Uber 有機會和亞馬遜一樣,成為人們每天依賴的服務,而亞馬遜也燒掉不少錢。不過,Re/code 也點出一筆值得注意的數字:「企業管理費用」(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光是 2014 年第二季,Uber 在這部份就花了 5,900 萬美元,這筆費用估計是用在法律訴訟上,包括在加州針對 Uber 司機身分歸屬的官司,以及和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n)之間的纏鬥。除了教育消費者使用習慣,如何解決法律糾紛,或許是 Uber 更迫切的問題。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嚴查沽空】美對沖基金Citadel 伯南克任顧問

 2015年8月4日

中證監口中的「境外敵對做空勢力」終於現身。《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證監7月31日對24個賬戶採取了限制交易措施,其中一家名為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簡稱司度貿易),和美國著名對沖基金 Citadel 的關係密切。


截至2015五月,以芝加哥爲基地的 Citadel 管理的資産超過260億美元,是世界上第二大對沖基金。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退休之後,也加入了 Citadel 成為高級顧問。

文章指出,Citadel 是主要依靠程式做交易的基金,是美國唯一以做市商身份開展期權業務的對沖基金,也是首批擁有自己的股票借貸能力的基金之一。在2008年之前,Citadel 只有1994年一年曾經出現虧損,同時基金的費用高的嚇人,成功入圍的投資者在支付20%的利潤分成外,還要支付資産4%至8%的固定管理費用,收費之高令人咋舌。

遏高頻交易 行動料續來

深滬兩大證交所周一深夜同時緊急修訂各自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要求投資者在融券賣出後,須在翌日方可償還融券負債,即不可以即日平倉。有關措施的目的,就是減少相關交易造成股票價格異常波動,以穩定股市,預期這只是監管機構打擊閃頻交易的第一步,若投機情況加劇,不排取近期成交急增的股指期貨或成為下一個被叫停的目標。


股指期貨料成新目標

中國一家基金的負責人稱,交易所是次行動,實際上是堵塞程式高頻的無限次「T+0」交易漏洞,逼其改為「T+1」方式交易。

這家基金的操盤人指出,即使是一個不顯眼的營業部門,只需要一名交易員,他一天的成交總額便可達到5億元、10億元。他們的手法就是無間斷地借貨(融券)、沽貨(償還同等融券),在同一個交易日反覆買賣。通過融券方式的實際成交量非常可觀,由於不斷加、減,收市後融券總額變化很小,因此,表面上看融券業務規模不大,但相關業務的巨大風險往往被掩蓋。

不斷出入成交額巨大

業內人士認為,A股本身不是成熟市場,過早引入對沖基金的程式、高頻交易等,對市場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近期股指期貨成交量急速增加,亦存在異常的高頻交易。如投機交易持續未能受控,下一步股指期貨亦可能被叫停。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稱,修改融券交易規則,對於目前利用融券業務變相實現日內多次回轉交易的投資者,無疑產生了一定限制。在不影響融資融券正常業務需求的前提下,進一步規範融券交易秩序,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

財政困窘 波多黎各倒債

2015-08-04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有「加勒比海的希臘」之稱的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深陷經濟危機,國際債信評鑑公司穆迪表示,波多黎各負債730億美元(台幣2兆2630億元),其中有一部分屬於8月3日到期的債券而未能償付。這是美國自由邦首度而且廣泛的違約。


主管投資服務的穆迪副總裁艾蜜莉.雷姆斯2日表示:「債券持人今天沒有收到波多黎各公共金融公司(PFC)一批8月1日到期債券的全部且準時的償付。」她說:「本公司視之為違約。」

波多黎各8月1日應該償付5,800萬美元的PFC債券本金與利息,結果只支付部分利息62.8萬美元。

雷姆斯表示:「我們相信這是自由邦首度而且廣泛的違約。」(波多黎各原屬西班牙,1898年割讓給美國為其海外領土,1952年制憲,確定成為美國的自由邦。1997年公投,加入美國聯邦成為美國第51州案未過。)

雷姆斯並表示,違約顯示「波多黎各沒有資源來償付其所有即將到期的債務。」

2日稍早,「波多黎各政府開發銀行」(GDP)宣布,「由於本會計年度未曾提撥基金」,PFC無法完整償付1日到期的債券。

GDB總裁梅爾芭表示,PFC靠立法機關特別撥款來償債,1日就是運用上次撥款的餘額62萬8,000美元支付部分債務。

人口350萬的波多黎各經濟已萎縮七年,6月表示將與債主協商重整治債務,希望避免違約。

雖然很多人將波多黎各比喻為「加勒比海的希臘」,但與希臘不同。波多黎各不會面臨銀行危機,因為波多黎各銀行業的存款擁有聯邦擔保,而且銀行可以獲得聯邦擔保的抵押貸款,而波多黎各的債券主要由私人投資者持有。

過去10年,波多黎各為了平衡預算而大舉借債,財政赤字嚴重。雪上加霜的是,深陷經濟困境的波多黎各失業率高。目前該地區失業率高達12%,是美國失業率的兩倍。近年來,島上大量的居民外遷,希望到美國大陸尋求更穩定的工作和生活。

SEC重拳出擊高頻交易 嚴防美股閃電崩盤重演

2015年08月04日   每日經濟新聞

2010年5月6日,道指在一夜之間最多暴跌超過千點,市值更瞬間蒸發逾8,600億美元,創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單日盤中跌幅。事後,以高速和龐大交易量著稱的高頻交易被認為是這起災難的罪魁禍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崩盤事件引起了美國各界重視,美國監管機構尋求限制高頻交易,美國證監會(SEC)隨後幾年發佈了程式化交易市場接入規則和綜合審計跟蹤規則,提高了資本金監管要求,實行流量控制,對不適當行為採取暫停交易措施,以防暴跌一幕重演。


高頻交易被指崩盤推手

2010年5月6日,美股經歷了一場驚濤駭浪,道鐘斯工業指數盤中瘋狂跳水近1,000點,幅度之大前所未有。道指上演百年難遇的跳水——盤中一度重挫超1,000點,創下盤中點數跌幅紀錄。隨後又開始反彈,收盤下跌347.8點至10520.32點,跌幅3.2%,創一年多來最大跌幅。美國另外兩大股指也受到波及,標普500指數暴跌3.24%,報收1128.0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3.44%。

當天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出現異動。著名諮詢公司埃森哲的股價在5分鐘之內從40美元跌到1美分後又迅速回到40美元價位。而高盛集團、通用電氣、花旗集團、摩根大通以及福特汽車等重量級上市公司股價也無一例外上演「過山車」。蹊蹺的是,在這之前,市場並沒有太大的利空消息。那麼,美國股市究竟發生了什麼?

隨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就導致當日美國股市暴跌的「異常交易」展開調查,高頻交易訂單被認為是這起災難的罪魁禍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股指跳水激發高頻交易連鎖反應,電腦以閃電般速度接連發出賣單,瘋狂尋求止損,最終導致藍籌股埃森哲公司等多檔股票短時間內失去幾乎100%市值。資料顯示,高頻交易又稱演算法交易,由電腦根據不同演算法程式下單,可自動決定交易時機、價格、下單數量並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完成操作,具有即時反應的特點。

今年4月22日,據路透報導,一名高頻交易商Sarao在英國遭到逮捕,他被控於2010年5月美股「閃崩事件」中「扮演一定角色」,該交易商遭到匯款詐欺、大宗商品詐欺和操縱的刑事指控。CFTC執法部門主管Aitan Goelman表示,「他的行為至少是市場下單狀況失衡的重要原因,下單狀況失衡是造成市場閃崩的原因之一。」美國監管機構估計,光在閃崩當天,Sarao就淨賺87.9萬美元。

美監管機構嚴控交易記錄

SEC表示,高頻交易商欺詐投資者的手段之一,就是設置大量不會執行的指令,造成虛假市場需求,引誘投資者在人為操縱的價格下買入或賣出股票。 耶魯大學教授 X. Frank Zhang 的學術研究表明,在市場高度不確定性時期,高頻交易和波動性正相關性非常強。或許現實中兩者是更為複雜的互為因果關係,基本面事件導致市場波動,高頻交易借勢加大市場波動性。在「閃電崩盤」之後,每次發生市場大幅波動,高頻交易都在幕後扮演著重要角色。

高頻交易2007年首次應用於美國股市,隨即助推成交量大幅上漲。美國研究機構塔布公司估算,高頻交易2008年產生210億美元利潤。2012年高頻交易創造了美國股市70%的交易量,而在2000年時其占比還不到10%。有市場人士擔憂稱,若這類程式氾濫,大量由電腦發出的報價,而非投資者經判斷進行的交易,可能會引發諸如「閃電崩盤」等類似的交易事故。

2012年7月,SEC開始啟用一組新的規則説明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控力度,包括設立一個集中資料庫用於記錄每一筆交易下單,執行和取消的資訊。根據這套新規則,美國主要證券交易所將有270天時間來提交各自的、建立完整審計線路的計畫。此外,SEC還要求各證券交易所、金融業監管局以及它們的會員向這個資料庫提交各自詳細的資訊。在這個資料庫建立之後,SEC將有能力監測任何可疑的市場活動,包括內部交易或者試圖操控市場的行為。

SEC主席瑪麗·夏皮羅(Mary Schapiro)強調,「擁有不同類型市場參與者交易模式的精確資訊,將説明我們更好地理解高頻交易對市場品質和公平程度的影響。」

為了應對過去多年以來程式化交易活動的大規模增長,以及屢次發生的、導致市場混亂對投資者信心有傷害的技術故障,去年11月19日,SEC批准了一組新規則,對美國股票和期權市場的程式化交易進行更嚴格的防護和監管。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QFits:趣炒股的高频交易引擎

2015年07月29日
    
導語:趣炒股新推出的專門進行高頻交易的引擎,這樣一種偏重演算法和技術的產品是可以發揮趣炒股的團隊優勢的。


美劇《基本演繹法》裡有一個故事,有位投資人把自己的資金放在了一個理財機構裡。這個機構與其競爭對手相比有一個劣勢,就是所在的辦公室與交易所之間的傳輸光纜直線距離,比競爭對手辦公室與交易所之間的直線距離遠了不易覺察的一點距離。於是,這位故事中的犯罪嫌疑人,就雇人挖了一個地道,在競爭對手機構與交易所之間的傳輸光纜中間接了一根光纜線,將原來的交易指令通過光纜傳輸到交易所的速度拖後了幾毫秒。為了做成這件事,他不惜殺人。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高頻交易」的故事,雖然非常戲劇性,但卻毫不誇張地表現出了高頻交易的威力——有了毫秒級的優勢,幾乎可以掌控一切。否則,機會瞬間就沒有了,甚至從敲下鍵盤到訂單實際到達交易所之間就發生逆轉,穩賺的投資一眨眼就虧得慘不忍睹。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電腦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檔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對於高頻交易的爭議目前仍在繼續,有的認為它是非常賺錢的一種策略,甚至是一種操控,會擾亂市場。有的則認為它主要的作用其實是提高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深度。因為負面的爭議,高頻交易公司Virtu在去年不得不暫停了IPO事宜。 這是一家高頻交易中的翹楚公司,在其招股書中說到,它在1,485個交易日,僅一天是虧損的。

但是越來越多的肯定的聲音表示,高頻交易員是股市交易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交易平臺上進行自動化和演算法交易是大勢所趨。如何改善這套生態系統,解決突出的包括經營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不僅僅是高頻交易的問題,更是監管機構的責任。

今年2月Virtu重新啟動IPO,4月16日,在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交易,股票代碼“VIRT”,開盤價每股23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1%。

介紹了這麼多,其實是想介紹下面這款產品QFits,它是趣炒股新推出的專門進行高頻交易的引擎。趣炒股黃浩更願意把高頻交易理解為人工智慧,他引用加州大學教授Greg Laughli的研究資料來解釋其中的原理:只要保持每筆交易51%以上的勝率,長期來看虧錢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天交易1萬次,當日賺錢概率將達到97.8%;交易10萬次,賺錢概率就接近100%。

這樣一種偏重演算法和技術的產品是可以發揮趣炒股的團隊優勢的。在之前對趣炒股的報導中介紹過,黃浩本人北大碩士畢業之後,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其中有七八年的時間都在垂直搜索領域。他先後在酷訊和趕集網工作過,還曾成為這兩個公司核心部門的負責人之一。在學校期間曾和三個校友一起創辦了飛宇網吧。2014年末,趣炒股的團隊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趣炒股平臺的開發。

「其中最大的難度是找到那個勝算超過51%的投資機會。」黃浩說。從2014年12月3日開始,QFits引擎動用3,600萬元真實資金進行實盤交易。「截止2015年6月中旬,半年時間資產已經升值到4,400萬,盈利超過20%,最大回撤只有2%。」黃浩說。試運行了半年,QFits在今年7月初正式推出。 QFits中會推出不同的理財產品,投資人只需要直接購買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交給機器。「這種投資方式適合於那些相信技術和機器演算法的人。」黃浩說。